您的位置:主页 > 城市·生活 >
闲逛《福建古代文明之光》展
时间:2017-09-13
看刘华墓葬里的稀奇古怪
 闲逛福建博物院《福建古代文明之光》展,不知不觉在刘华墓展区驻足。漂亮的孔雀蓝釉瓶、规模宏大的随葬陶俑,确实比老百姓看不懂的坛坛罐罐来得顺眼。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当时的福建省博物馆在福州北郊莲花峰一带发掘清理,出土了一批壮观的随葬陶俑群,尽显王室气度之雍容。经过考证,墓主刘华是南汉南平王刘隐的次女,闽王王审知的儿媳,王延钧的原配夫人。
  刘华墓是保存比较完整的五代时期闽国王室墓之一。后来有学者推断,这座墓室实质上是刘华与闽国第三代君主王延钧夫妻合葬的王陵,由于闽国前两代君主王审知、王延翰皆未称帝,王延钧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个被承认的帝王,因此刘华墓很可能就是福建最早的帝陵。其随葬品规格之高,可以想象。
  孔雀蓝釉瓶是刘华墓中的重量级文物之一,在很多场合都会被提及。这件宝贝通体裹着晶莹的蓝釉,边缘雕刻着莲瓣纹饰,散发出浓郁的波斯风情,十分漂亮。它在墓室中是盛放燃油作为长明灯之用的,一同展出的石雕覆莲座,就是用以安放这件宝贝的底座。这种中间大两头小的器型不够稳定,在中亚通常是半截埋入土中,而刘华墓是砖石结构,工匠们就想出了这个办法来保持其稳定。
  刘华墓一共发掘出三件孔雀蓝釉陶瓶,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分别收藏了一件,福建博物院保留了品相最好的一件。由于原件“走穴”去了“海上丝绸之路”展,现场放置了一件复制品替代。有专家分析,无论釉色、造型还是纹饰,这三件孔雀蓝釉陶瓶在我国此前的考古中从未发现,估计是从古代西亚的波斯地区随着海外贸易传入福州的。
  大大小小的陶俑,成为刘华墓展区的一道风景。有男俑、女俑、鬼神俑、人面兽身俑,高的超过1米,矮的接近半米,数量共有48件。这些人俑的身份不同、服饰多样、姿态各异,成为专家学者们研究考证的课题。
  爱好稀奇古怪的人,大概都会对鬼神和人面兽身的陶俑感兴趣。除了“左青龙、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双人首龙身的墓龙俑和人首鱼身的仪鱼俑最是特别,它们用小狗一样的四脚匍匐在地。有学者文章分析,前者叫做地轴,后者为雷神,源自古代墓葬的某种信仰和习俗。
  兽面人身的陶俑在刘华墓随葬品中有多件,看上去还颇有些可爱。“卷发尖咀执物神兽俑”是一只鸡的形象;“小方冠鬼面俑”宽口大耳,显得挺和善;“双角神兽俑”竖着尖尖的羊角,似乎天线宝宝,溜圆鼓凸的眼球让人立刻想到一个词:杏眼圆睁。忽然有种来到了西游记车迟国的错觉,它们不就是里面的羊力大仙、鹿力大仙?
  回头再看人物陶俑,一位戴着风帽的老人俑吸引了记者的视线。只见其高鼻深眼,颧骨突出,隐约带着一抹笑意。他一手低垂,一手扶杖,而手中除了一小段杖头,却空无一物,因为木制的手杖早已在漫漫岁月中腐蚀消亡。
  一位小讲解员告诉记者,这位老人的身份叫做“黄叟”,也就是黄泉路上的引路人。为墓中放置这样的陶俑,是希望有人引领死者顺顺利利到达阴间,过上平安祥和的生活。
  明确了身份,再看看那抹诡异的笑,禁不住感头皮发麻。刚上初一的小讲解员坦言:“我从前都不敢一个人走过这里。”那时展厅的灯光是随动设计,人走到哪里,灯就亮到哪里。所以当脚步踏进这个区域的时候,灯才开始一盏接一盏亮起来,从头顶照着陶俑的脸,“好可怕!”
  发现记者也胆小,小姑娘又淘气地“引荐”了一件莲花纹的石柱。上前一看名字:孤魂台。据说寺院里常有这种设施,将净水和米饭放在上面,用以救济孤魂饿鬼。
  哎!还让不让人好好看展啦!
(记者 冯旭 文/图)


上一篇:感冒、腹泻时别吃龙眼

热点图片

    >>查看更多
本站搜索:  
最新新闻:
海峡消费网热线电话:87519998   服务qq:181186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