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福建师范大学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文心筑梦”实践队开展非遗探访活动,走进福州台江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对话雕刻大师、探寻建盏技艺,在传统与现代交融中,感悟非遗匠心传承与创新活力。
一、 雕刻大师潘明云:择一事终一生,匠心独守一方静
2025年7月1日上午,福建师范大学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文心筑梦”暑期实践队走进福州市台江区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探访雕刻大师潘明云。
置身于闹市一隅的工作室,喧嚣仿佛被隔绝在外。室内,一件件雕刻作品沉静陈列,散发着时光打磨的光泽。队员们瞬间被这份专注与秩序所震撼。潘明云大师娓娓道来,介绍作品的构思与技艺。
队员们凝神倾听,深受触动: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洪流中,个体或许无法改变浪潮的方向,却可以如匠人般坚守内心的宁静与对技艺的执着。此行如同一缕清风,为队员们浮躁的心境注入了沉稳的力量,深刻感悟到“择一事,终一生”的匠心精神。
二、 福州建盏:古韵流芳承薪火,传承之路启新思
百年技艺,薪火不息。非遗,承载着民族记忆与文化基因。7月2日上午,循着夏日的蝉鸣,“文心筑梦”实践队来到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盏展馆。
陈列柜中,一件件釉色变幻、形态各异的建盏,宛如凝固的岁月,无声诉说着历史的回响。实践中,我们有幸与非遗传承人吴雪清老师交流,作为建盏技艺复兴的重要推动者,吴老师不仅精研传统釉色,更在传承中大胆创新,其作品亦屡获殊荣。聆听她的讲述时,队员们仿佛触摸到时光长河中那份不变的匠心。
然而,在工业化浪潮下,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传统手工,珍贵的非遗技艺面临被边缘化甚至遗忘的风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传承如涓涓细流,贵在延续。激活非遗生命力,让其真正“活”在当下,是新时代青年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三、 致道非遗馆:科技赋能焕新 彩,指尖绽放“非遗新Young”
同日上午,实践队踏入福州致道非遗文化体验馆,以青春视角探寻传统技艺的现代活力。
队员们驻足于木雕、版画等展品前,细品刀锋下的细腻纹理与岁月沉淀的厚重底蕴,感受传统工艺的无声浸润。而AI剪纸互动区,点燃科技与非遗的碰撞的热情。队员们通过使用AI剪纸小程序,绘制独特的剪纸样式,简洁明了的程序页面简化了操作难度,只需要输入文字后等待自动生成图象,个性化的剪纸肖像便跃然屏上。短短数分钟,构思即成作品。千年剪纸技艺在数字赋能下,挣脱时空桎梏,于青春指尖绽放出全新的光芒。
从潘明云工作室的匠心坚守,到建盏传承的深思,再到AI剪纸的创新体验,这场非遗探访之旅清晰勾勒出一条路径:守护非遗之魂,既需传承人不变的匠心,也需拥抱时代的创新。当古老技艺插上科技之翼,注入青春之力,非遗文化定能在传承与发展中碰撞出更加璀璨的火花,奔赴生生不息的未来。(通讯员:刘宇倩、闫佳宁、高忆文、彭诗颍、曾子桐)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利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资讯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