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城市生活 >
福建博物院“颐和园藏乾隆文物特展”展品赏析 2018-07-11 16:34:58  来源:海峡消费报
福建博物院“颐和园藏乾隆文物特展”展品赏析
  乾隆皇帝不愧是一位文化巨匠,对后世的文化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乾隆时代在文化艺术领域所达到的高度成就,一直受到后世的赞叹、神往和追慕。


 为期3个月的福建博物院“颐和园藏乾隆文物特展”,即将于7月底撤展。记者近日来到展厅,再一次近距离地欣赏这些文物精品。
  乾隆是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享年最高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学养深厚,诸艺皆精,嗜古精鉴。理政之余,致力于历代文物的搜集,网罗之富之精,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地。
  虽然坊间藏友以“农家乐审美”调侃这位中国超级“富三代”的品味,但福建博物院的文物专家告诉记者,能入他老人家法眼的宝贝,很大一部分都是同类藏品中的巅峰之作,“繁华贵气中透着绝世风雅”。
收藏大腕
  乾隆皇帝最引为自豪的,当是数十载如一日地对历代书法名帖的搜集。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最为乾隆所钟爱,他将这3件宝贝藏在大内养心殿西暖阁内,并以“三希堂”名之。
  乾隆皇帝鉴赏后的文物往往加盖“乾隆御赏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等章,以示珍藏之意。然后让各精其道的儒雅词臣,分门别类,编为目录,经皇帝审定,再编印成书,如《西清古鉴》《宁寿鉴古》系古铜器目录集,《西清砚谱》系古砚目录集,《秘殿珠林》专记宫藏宗教题材的书画,《石渠宝笈》则专记宫藏非宗教题材的书画及其他。
超级诗人
  乾隆皇帝一生作诗4万余首,平均每天近2首。以纪实为主,或叙述史实,或阐述制度与政策,或记录本人行踪游迹,记载日常生活等等,所涉及的题材、领域等十分广泛。
  酷爱写诗的乾隆皇帝还热衷于在文物上题诗,特别是他喜爱的历代名窑瓷器、书画名迹。一幅落款“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子明卷),据说乾隆每观赏一次,就题诗一首,先后题了50多处。
  《快雪时晴帖》,全幅5.5米长的作品上,王羲之的书迹不到14.8厘米,剩下的空间几乎占满了乾隆的诗印。
  乾隆皇帝除了在前朝瓷器上镌刻御制诗文外,还将诗文与画面结合共同装饰本朝瓷器,这也成为宫廷御制瓷器特有的装饰手法。
潮流主持
  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实际掌握最高权力超过63年。乾隆皇帝的收藏,除臣仆贡献、外国使臣进贡之外,还有相当部分是由内务府制造的。
  凭借雄厚的国家经济、文化实力,以及在他本人的高度艺术修养和情趣雅好的推动下,乾隆朝各类艺术品的制作水平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并形成了鲜明的博采众长、熔铸古今、质料佳美、工艺精湛的乾隆风格。
  仿古之风始于宋代,当时的文人热衷于通过古器物考证古代的典章制度且以好古来增添文房情趣,因而兴起了使用铜、瓷、玉等材质仿制古代器物的风气。
  乾隆时期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乾隆作为最高统治者,其政治需要和个人喜好都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当时的文化潮流的风向。
  在他的主持下,乾隆时代提倡仿古之风保留前代精华的基础上,有很多开拓创新,还吸收了一些西洋的工艺技法,形成了各类乾隆风格的御用工艺品,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乾隆朝玉器的工艺因用料考究,精雕细琢,不惜工本,极富有时代特色而被称为“乾隆工”。宫廷家具则形成“求多、求满、求富贵”的风格特点,制作用料奢糜,如在家具上嵌铜、嵌珐琅、嵌玉、嵌象牙等,以求达到新奇出彩的效果。
  (本报记者 苏韶华 摄影报道)
清乾隆豆青釉葫芦瓶
  高31.6cm,口径3cm,底径9cm。小口削肩,束腰鼓腹,造型取葫芦之形,器形端庄凝重,优美雅致。器身通体施以豆青釉,釉色淡雅青翠,釉面匀净润泽,完美展现了当时制瓷业的工艺水准。
铜镀金嵌珐琅六柱座钟
  这件精美的座钟,来自19世纪的法国,展示了当时西方国家机械制造水平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座钟底座由四只大象驮起,通体镶嵌苔藓玛瑙和珐琅。底层缀有花瓣纹红白料石,中层拱门内有竖立的水法玻璃柱,与景色融为一体,顶层嵌有两针报时表。
  乾隆皇帝也是西洋钟的大玩家,但他都只停留在把玩的层面上,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西方科技成果是一种生产力,更没有想到让中国的工匠仿造或研发。
相关阅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