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城市生活 >
把博物馆“带”回家 2018-05-03 10:54:13  来源:海峡消费报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创艺术设计作品巡展研讨会

在福建师大美术学院召开

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创艺术设计作品巡展研讨会近日在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召开,与会代表针对这一项目的提升给予了建议,并围绕“大学生与文博、文创”的主题做了主旨发言。

福建省文物局副局长、福建博物院院长吴志跃,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文化产业学会会长、博士生导师管宁,福建师大美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罗礼平等来自福建博物院、省教育厅、福建师大、媒体、文创企业等相关领域的代表、专家、师生参加了研讨会。福建博物院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淑琤主持会议。

对巡展的建议与评价

本次展览,汇集了来自10多所高校大学生的优秀文创作品。海峡两岸大学生以馆藏文物为原型,融合现代流行理念,体现了中华文化,特别是福建地区的文化特色,作品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

当代大学生潜力巨大,代表了最流行的时代元素。如何激活他们的创造力和潜能,是一项难题。与会代表认为,福建博物院首次从文创角度与高校合作,开辟了一条新型的合作之路。国家艺术基金对这一项目的资助,给两岸大学生创造了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平台,更加有助于他们创新创业,更快走向社会。

对于此次巡展,也有代表提出,展览对文物元素的解析没有呈现在观众面前,应增加一些介绍,使观众对传统文物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刻,进一步启发学生的设计灵感。

“文创”的定义

研讨会上,与会代表普遍认为,“文创”是挖掘文化的内涵,并用现代的设计语言进行表达,创造性地延伸文化的意义,其核心为产品本身。在实用性与市场性上利用合理设计,叠加文化内涵,为产品加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创产品。

福建日报集团东南网产业拓展部(文创中心)主任吴颂洁告诉媒体记者,“最具市场潜力文创作品”应该是能够激活潜在客户购买欲的产品。文创产品根在文化,难在创新,贵在跨界。本次大赛的作品,大多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艺术相互浸润,兼具个性化,艺术性和时尚感,有较高的市场开发价值。

业界人士表示,真正的文创产品,应对文物的工艺、材料等进行深入了解,深度发掘其蕴藏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设计理念运用到产品设计中,创造性地延伸文化的意义。此次巡展的一些作品中可以看出,有的大学生设计者对“文创”产品的理解不够到位,有的作品只是简单提取文物上的元素,比如纹饰、形状等将其运用于设计上,这种设计流于表面,严格来说只能称为商品。如何建立自己的设计理念,给自己的设计产品赋予灵魂,并且得到市场的认可,大学生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何促进文创行业发展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副会长管宁表示,博物馆文创作品,最看重的是文物内在元素精神的提炼、创造性转换、市场运用三个特质,好的作品应该是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以及对现代设计的深刻把握。此次参展作品中,有的作品美感和实用性兼具,但是缺乏创造性,设计过于简单。

对于如何促进福建文创艺术的提升和福建文创产品的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让文物活起来,把博物馆带回家,让文化自信融入生活,与会代表们各抒己见,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有的代表认为,博物馆中蕴涵着千年文化之根脉,青年人走在时尚流行前沿,大师、匠人们掌握着最高端制作工艺。从博物馆中发掘文化IP,从青年人处征集创意,从大师、匠人中融合工艺,打破固有之壁垒,可以建立新型博物馆—学生—工艺师—企业联合产品研发模式,促进三方跨界合作,共同走向市场。

有的代表建议,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博物馆藏品资源数据库,并对公众开放,让更多的人接触到博物馆资源;加强博物馆与高校之间的联系,在文创艺术教育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推进高校艺术实践基地在博物馆内落地。

有的代表认为,市场是文创产品发展的动力,是衡量产品活力的标尺。博物馆文创产品必须精准分析博物馆参观人群的文化水平、购买力、需求方向,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创造出最具市场潜力的产品。

还有的代表表示,文创产业的发展,不但要有高水平的设计师,也要有高要求的消费群体,提高国民的审美素质,才能培育出健康的消费市场。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对美学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对学生的创造力激发不够,各级教育部门应增强美育教育、创新创意教育。 (记者 苏韶华)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