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城市生活 >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忠平精神——千人诵读林公忠平王家范 2018-05-02 17:58:38  来源:
五月一日,闽东人民守护神林公忠平王诞辰日(农历三月十六),周宁县玛坑乡杉洋村举办了“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忠平精神”千人诵读林公忠平王家范活动。
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玛坑乡杉洋村,一座高悬“敕封林公忠平王”牌匾的明代建筑—林公忠平王祖殿,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2013年国务院批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统计,建有“林公忠平王次殿”680多座,其中畲族村落200多座、周宁县内120多座。

林公忠平王(1197-1269年),生于宋宁宗庆元四年三月十六日,原名林祖亘,生于云气,养于杉溪(杉洋),打虎治兽及治病救人、驱邪除暴、仗义安民。明正德8年,武宗皇帝下诏于杉洋村建“林公忠平王祖殿”崇祀。从此,以“护国佑民、秉正驱邪”为内核的林公家范,成为闽东畲汉百姓的共同传承。

林公忠平王祖殿建于1513年。祖殿坐南向北,由门楼、戏台和大殿组成。内壁有《西游记》壁画,戏台藻井装饰双凤戏珠图案,保存有清同治十二年(1873)铁鼎一尊。1989年公布为周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11日,被确认为第六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公家范千人诵读现场
 
林公家范千人诵读现场
 
林公忠平王诞辰日,数千名闽东人民自发前往杉洋村,在林公忠平王祖殿诵读林公忠平王家范,对“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忠平精神”意义重大。
林公家范千人诵读现场



林公忠平王家范

林公忠平王故事
唐末五代以来,北方战火频繁,人迹罕至、野兽出没、茂密丛林的闽东山区,成为长途迁徙、归隐田园的中原名门望族聚居、与畲族杂居地。御虎除兽、保障安全,和睦乡邻、民族成为村民生存的选择。因此,南宋庆元初年,在崇山峻岭的杉溪之滨也孕育了一位“忠义和平”的使者—林祖亘。

林祖亘(1197-1269年),为人谦恭、忠义正直、智勇双全。因幼失双亲,6岁的林祖亘来到杉溪(今周宁杉洋)投靠家境富裕的远亲詹兆源。詹兆源乃是书香门第,林祖亘在詹氏私塾、书院、文昌阁等教育熏陶中成长,饱读文史诗书,精通药方制剂,熟悉冶炼火器,少年时便开始跟随詹兆源在宁德、温州、闽北等地讲学行医。经历逆境洗礼,乘时励志的青年林祖亘坚守入孝出悌、忠义守正、好善乐施的品格。

时值春夏,草木萌发,虎兽横行,民不安生。面对虎患兽灾,畲汉村落的猎人和弓弩手无力抵抗,百姓遭袭死伤不计其数。长溪县向朝廷表奏灾害,朝廷下诏征集火器师、组织猎人队伍抗击虎兽灾害。南宋嘉定十八年(1225年),为保百姓平安,28岁的林祖亘应征,诏准立“御灾保民”旗帜,用自主研制成的大口径“火铳”装备畲汉村落的猎人、弓弩手,组成专业抗灾队伍,集中发力、打虎御兽,历时三年基本扫除了宁德、温州、闽北等地的虎兽之灾,当地畲汉百姓皆称赞其为“忠义和平”大王。

在狩猎防御区,林祖亘长期给畲汉百姓免费配方制剂、治病救人,其治瘟疫的秘方至今还在民间流传;指导兴学教化、习武健身、自制器械,提升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纠纷调解、文明和谐及雅族村落建设等数十年,深得当地百姓的赞扬和拥护、名传四方。当时闽东畲汉村落流传一句谚语:世道平不平,就看“忠义和平”大王。

明朝成化年间,刑部尚书林聪奉旨返乡,走访了八都猴盾、福安甘棠、玛坑方广寺等地,    随后向朝廷表奏世人崇敬驱邪除暴、和睦安邦及悬壶济世的林祖亘,其“忠义和平”名传四方,成为闽浙百姓投身抗倭、保家卫国的“旗帜",宪宗皇帝朱见深敕封其为“林公忠平王”,亲授楹联“护国佑民泽沛四方,秉正驱邪灵昭万古”悬挂在正厅,均表其保家为民、忠义守正、清廉立德,其事迹写入闽地方志史册,广为传扬。

 

相关阅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