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由中国智能计算产业联盟与ACM中国高性能计算专家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超级算力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关村超互联新基建产业创新联盟(简称“中关村超互联联盟”)秘书长、世纪互联研究院院长马炬受邀发表主题演讲。会上,中关村超互联新基建产业创新盟理事长单位世纪互联集团凭借在算力领域的创新性和引领性,荣获“2023中国算力卓越贡献奖”。
“双粒”联动 微巨互联
随着AIGC技术的突破与发展,信息社会进入了以大模型为主导的新阶段,自今年以来,国内大模型领域热潮不减,大模型公司纷纷组队入局、大模型技术重塑千行百业。大模型时代的到来带来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摩尔定律的失效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对绿色低碳的要求,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算力产业发展的思路。
(中关村超互联新基建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马炬)
马炬指出,“随着大模型时代的深入发展,城市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整体架构将演进为‘算粒’+‘电粒’双粒协同”
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工程化的角度思考算力的全局“利用率”。从技术层面来看,超互联利用一系列开放体系架构、标准和协议将地理分布、产权各异的算力资源有效整合调度起来,为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大模型训练任务提供充沛的供给。
看得见的“算粒”创新实践
技术的变革与创新正在不断上演,在刚刚过去的10月,世纪互联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到AINet,这一互联网宽带接入以外的第二个物理连接,将给以大模型为中心的网络生态系统带来新的惊喜。AINet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可以解决RDMA在复杂网络、异构场景下存在的问题,实现安全和性能的有机结合,还能够有效满足分布式训练场景需求。通过AINet高速总线,将分布在不同数据中心、不同架构的算力资源连接聚合,面向城市提供AI模型的训练、优化、推理等服务,使得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按需使用算力服务。
目前,世纪互联已在北京开展以“算粒”为单元的网络创新实践。作为国内首个“城市算粒”基础设施项目,世纪互联北京算粒网通过连接用户、算力、模型、应用,构建了面向AI的新型基础设施,并在网络协议、算法和训练、应用和部署等方面亮点纷呈,这个以超互联理念打造的“城市算粒”基础设施,必将为未来的AI创新应用提供强有力支撑。
和合共生 行必所至
新的产业蓝图正在徐徐展开,精彩才刚刚开始。“这是一个产业汇聚打造的新型千亿赛道,也是超互联的第一驱动力”马炬表示,“超互联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项目,而是工程部署+协议优化创新+国产硬件生态+平台框架的结合;算粒网也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试验验证,而是一个合作的起点,是产业合作的平台,是光网络、交换机、国产GPU、大模型终端设备、中低压直流设备等产业生态的融合。”其中蕴含的商业空间超乎想象,超互联正在开启一个全新的黄金赛道。
马炬进一步表示,“打造超级互联的基础设施是中关村超互联新基建产业创新联盟和中国智能计算产业联盟的共同使命,我们希望更多的产业界人士能够参与其中,共同推动超互联发展,通过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新型基础设施,让千家万户受益,促进AI与人类此长彼长、和合共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