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行业 > 金融 >
反诈工作关系社会民生 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 2022-03-14 14:46:32  来源:

近期,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17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6.2%的受访者表示周围有很多人受骗,而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表示有直接或间接遇到过电信诈骗事件。围绕诈骗场景,上述受访者普遍表示最常遭遇的新型网络诈骗手法包括购物和网贷诈骗。无独有偶,数禾科技旗下消费信贷平台还呗的数据统计也显示,用户常见的诈骗场景包括购物理赔、快递丢失、刷单、冒充公检法和投资交友,以及与贷款相关的诈骗场景等。

近年来,电信诈骗、金融诈骗等各类欺诈行为的日益严峻,背后有着复杂的因素,其中就包括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日益深化。近日,2月2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

而在占据我国总人口超7成的“网民”中,有一批用户属于“互联网”世界的“弱势群体”。上述《报告》指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这批用户对于网络时代的信息辨别能力较差、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低,成为各类诈骗案件高发群体。

日渐多样化的诈骗手段和场景,对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困扰,更可能威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此大背景之下,我国逐渐将反诈骗作为社会民生类工作重点任务,包括成立各地区反诈中心、推出国家级反诈app、大规模组织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宣传反诈知识……

反诈“国家队”:利刃出鞘,围追堵截

上述中国青年报所做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73.2%的受访者期待公安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组织共同重视“反诈骗宣传”工作,这说明摘除诈骗这颗“毒瘤” 已然成为群众热切的呼声。而实际上,围绕关系社会民生的反诈工作,党和国家早已展开相关部署。

众多周知,用户接到相关诈骗的背后,源于个人信息的非法使用甚至是盗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做好全民反诈工作,首先需要在“用户信息泄漏”层面严格约束相关机构或个人。202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对于个人信息的使用和处理进行了严格的法律条款约束,从电信诈骗源头进行政策的把控。

此外,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套路,监管层面还需要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电信诈骗识别能力和处理效率。基于此,2021年年初,公安部正式推出国家反诈中心APP和宣传手册,努力为人民群众构筑一道防诈反诈的“防火墙”。截至到当年6月份,国家反诈中心APP的全国注册用户已超过6500万,已向用户发送预警2300万次,接受群众举报涉诈线索65万条,在防范诈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为了提升全民反诈意识,让诈骗团伙无可乘之机,各地政府单位和社区志愿者还在不断通过教育宣导等方式,提高广大网民,特别是老年群体的防诈骗意识。至此,由政策层、技术层、群防联控层等组成的全民反诈防线正式建立,守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反诈工作中的社会参与力量

反诈作为一项关系社会民生的重大工程,仅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共同富裕时代命题成为全社会共识,越来越多的机构加入到了反诈工作队伍当中。

据了解,近日,朝阳市公安局反诈支队与支付宝安全中心合作,在支付宝“防骗码”基础上联合研发支付宝APP反诈预警系统,实现通过支付宝APP端向支付宝用户实时精准推送防诈预警信息。而早在2019年,支付宝就上线了反诈产品“安全守护”。在该产品状态下,如果识别出用户交易存在诈骗风险,支付宝会联系用户此前设置的“守护人”,进行提醒和劝阻,尽最大可能避免用户被骗。

而在2016年3月,腾讯在公安部的指导下就成立了“腾讯反诈骗联合实验室”,以期通过技术优势,建立模型,形成数据库,以此来遏制诈骗。2021年11月,国家反诈中心与腾讯财付通联合发布了微信朋友圈公益广告《反诈风云:谁是卧底?》。依托腾讯庞大的用户群体,该公益广告可覆盖的网友数量数量可达十亿级别,传播范围更广、更精准有效。

而围绕常见于消费信贷这一敏感行业的欺诈行为,近年来,还呗也在依托背后数禾科技的技术优势,逐步构建出一套反诈系统模块。根据还呗相关数据统计,2021年以来,还呗通过贷前、贷中反欺诈策略迭代累计250多次,风险阻断、新账户安全体系相关策略迭代50多次,并新增预警策略板块,全年累计拦截被电信诈骗客户约5000名+,为用户挽回损失金额超5000万元。

在技术手段保驾护航之外,还呗还在不断通过教育宣导、开放合作等方式不断提高用户的反诈意识。如近期,还呗联合重庆市反诈骗中心,共同推出系列反诈公益海报并进行了线上化传播。系列海报通过对诈骗套路和场景的揭露,提高公众对诈骗的认识,为全民反诈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利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资讯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