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城市·生活 >
平潭严格管控贝类产品
时间:2017-06-21
流水海域检出有毒牡蛎

 日前,记者从平潭综合实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在平潭流水海域采集的牡蛎样品中检出麻痹性贝毒超标,该毒素具有较高危害性,且烹煮不能消除。记者从当地海洋渔业部门了解到,当地已关闭了检测出贝毒的养殖生产区,并将流入市场的牡蛎全部下架销毁。
平潭严格管控贝类产品
    据了解,平潭流水海域检出有毒链状裸甲藻细胞密度低于赤潮基准密度,未发生赤潮现象,在该片海域采集的鲍鱼样品未检出麻痹性贝毒,牡蛎样品中检出麻痹性贝毒超标。平潭流水海域是当地的重点养殖区,养殖面积达几千亩,主要养殖海蛎、花蛤、海带、紫菜、鲍鱼、贻贝等。   
    记者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获悉,平潭目前已对贝类产品进行严格管控,关闭了检出贝毒的养殖生产区,暂停水产品采捕上市,开展麻痹性贝毒定期跟踪监测;同时将已流入市场的牡蛎全部下架并销毁,并通知辖区农贸市场、超市暂停售卖贝类海产品,各餐饮单位暂停制售贝类海产品。
    此外,平潭将扩大各个海域海产品的跟踪监测范围,继续对链状裸甲藻和其他有毒赤潮生物开展加密监视监测,直至各海域水产品未检出麻痹性贝毒。
我省首次发生链状裸甲藻赤潮
    自5月份以来,我省泉州、漳州部分海域相继发生可产生麻痹性贝毒的链状裸甲藻赤潮灾害,严重威胁到广大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6月10日在漳州海域采集的13个贝类样品中,3个检出麻痹性贝毒,其中1个样品超出限量值29.8倍。
    省海洋与渔业厅有关专家告诉记者,这是福建有赤潮记录以来,首次形成链状裸甲藻赤潮,主要集中于泉州、漳州、厦门海域,赤潮水体呈暗红色,呈片状分布。
    面对赤潮灾害来袭,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快速反应积极应对,截至6月16日,中心已根据赤潮监测结果编报赤潮监测预警信息19期、赤潮灾害信息20期,及时掌握了赤潮发展动态,为我省赤潮灾害预警提供了强大数据支撑。
麻痹性贝毒尚无特效解毒方法
    麻痹性贝类毒素是我国海洋赤潮毒素中最常见的毒素之一,约占藻毒素引起中毒事件的87%,中毒作用机理主要是阻断细胞钠离子通道,造成神经系统传输障碍而产生麻痹作用。
    该毒素遇热稳定,易被胃肠道吸收,且难以被人的消化酶所破坏,所以人一旦食用,很快释放并呈现毒性作用,引起人体神经肌肉麻痹,轻者出现口唇麻木和刺痛感、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重者可导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麻痹性贝类毒素对人体的中毒剂量为600~5000MU,致死量为3000~30000MU。
    专家建议,一旦食用海鲜后发生中毒,首先要马上拨打120,尽快到医院处理。因为中毒不比其他疾病,如麻痹性贝类毒素、河豚毒素等,目前尚无特效解毒方法,而且毒素可以致命。(记者 朱美芳)

上一篇:肉松中未检出棉花纤维

热点图片

    >>查看更多
本站搜索:  
最新新闻:
海峡消费网热线电话:87519998   服务qq:1811865227